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教育

戏曲传承 人才培养是关键

2019-11-08  中国文化报   

  2018年11月17日至12月17日,由北京市文化局指导、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第二期大运河文化带省市戏曲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举办。

  作为该期研修班计划的重要环节,2019年7月3日至11日,中国戏曲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到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北省张北县,对参加研修班的学员进行回访,了解通过学习,学员的水平是否有所提升、所学知识是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及各地非遗剧种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等。

  让培训有所学、有所用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介绍,此次研修班共有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6个省市的20多位戏曲非遗传承人参加。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戏曲学院组织了高水平教学阵容,为学员们提供了包括理论类、排演类、观摩类、创作类等在内,涵盖戏曲、话剧、舞蹈、影视、声乐等门类的丰富课程。

  河南省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团长付梅表示,参加研修班最大的感受是视野更加开阔,思路也拓宽了。“回到剧团排演剧目时,会从导演、编剧等多个视角出发,打磨提升演出剧目。对于剧团的生存、演员的发展等,也会从更高的站位去思考。”付梅说。

  付梅表示,认认真真做了一个月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也有了更多心得。“我会结合研修班老师的演示教剧团的年轻演员,让他们间接接受培训。”付梅说。

  河南省商丘市豫剧二团演员郑姣苹在研修班的身段课、导演课上收获良多。“之前演出时,对于在台上与观众的沟通、与其他演员的配合等方面都没太注意。通过此次学习,我能够从更多角度去思考怎样呈现角色。”郑姣苹说,她现在会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还把学习内容和其他演员进行交流,希望能有更大的进步。

  学表演,更要懂传承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记者见到了该期研修班学员、张北县文化馆馆员张开慧。作为张北县二人台和干嗑的县级非遗传承人,她说:“研修班的课程非常贴近戏曲专业和工作实际,基层文化工作者太需要这样的学习机会了。”

  为了更好传承戏曲非遗剧种,张开慧从研修班学习回来后,就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二人台和干嗑的教学中,包括在张北县文化馆“第二课堂”担任戏曲老师,组织创排张北县春晚、元宵晚会等活动的戏曲节目等。值得一提的是,张开慧每周还与同为文化馆馆员的丈夫白小龙在张北县兴盛小学授课,“我们分别教男、女学生二人台不同的表演动作,扇子、手绢等道具的使用,以及戏曲身段、京剧基本功等。有时,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戏曲的兴趣,我们还会在课堂上适当展示串翻身、前桥等有一定难度的戏曲技巧。”张开慧告诉记者,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等艺术实践,发挥戏曲非遗传承人该有的能量和作用,是推进戏曲非遗传承发展的积极举措,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让年轻人认识、了解、喜爱张北非遗剧种。

  “在研修班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中国戏曲学院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更是让我们意识到戏曲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年轻人。”研修班学员、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安丰霞说,她和其他传承中心同事定期走进青岛港湾学院,向学生介绍茂腔的前世今生。

  助推非遗剧种发展

  “此次回访,除了了解学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状况,也是希望考察各地非遗剧种的生存现状,为下一步推进其发展收集材料、寻求解决之道。”姚志强说。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剧团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经费紧张等困难。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仅有22个编制,且性别比重失衡,限制了某些剧目的排练演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被解散,许多戏曲人才改行表演歌舞,或彻底离开了艺术领域;河南省商丘市豫剧二团拥有被称为“豫东红脸王”的国家一级演员刘忠河,但是仅凭其有限的力量,无法兼顾演出和教学。

  针对现实困境,各地剧团采取了相关措施改善生存状况,为戏曲的传承培养后备人才。比如,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为弥补戏曲演员的不足,创造性地让一批有条件的歌舞演员、乐器演奏者“改行”唱戏,并积极招收戏曲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人才培养是关键。希望各院团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通过好的戏曲剧目,带动当地的非遗剧种人才培养,助推戏曲非遗剧种发展。”姚志强说。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