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举办防疫类展览势在必行

2020-03-06   文物之声  席丽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内心。在那些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很多人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是心理创伤,于是,人们不停地刷手机关注病毒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最新疫情,以此来获得控制感而减轻内心的焦虑。

  面对疫情,中国文物报社于1月28日向全国的博物馆发出《关于向“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提供网上展览内容资源的倡议书》,截至2月21日,已经推送323个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使全国人民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到全国最优秀的展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比201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更大,对于实现博物馆观展机会的平等和业内的交流意义非同寻常。

  
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不同类别展览的数量

  通过上图可见,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323个展览类型多样,在十个类别中,虚拟展览和临时展览最多,占71.8%,自然科学类和革命纪念类展览最少,占4%;从展览主题来看,没有病毒、细菌、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主题的展览,反映了我国博物馆传染病教育的缺失。2月1日,博物馆头条微信公众号推荐了4个国外博物馆的经典“传染病展览”,它们是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爆发:连接世界的流行病”、纽约博物馆的“细菌之城:微生物与大都市”、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健康状态:疾病和治疗的可视化”、虚拟玛丽安·科什兰科学博物馆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挑战”,借此唤醒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这些展览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疫情不久就会散去,而博物馆的“防疫教育”才刚刚开始。辛亥革命博物馆一周前推出了网上原创展览“爱满‘围城’——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漫画展”,目前国内已有20余家博物馆开始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防疫”博物馆在行动。

  当前博物馆举办防疫类展览十分重要:

  第一,举办防疫类展览有利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的实现。传染病和人类相生相伴,与自然灾害、战争一样,给人类带来了伤痛,它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水平、给文化建设带来了反思、也展示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展示这一人类的伤痛记忆,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众危机意识、增进人类健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意义,对于失去至亲和劫后余生的创伤者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第二,防疫教育的迫切性,开展防疫教育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博物馆展览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分别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举办防疫类展览,博物馆可以培养民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场战“疫”考验着人类的认知,病毒溯源、病毒传播路径、有效药物、疫苗研制、公共卫生体制等问题成为民众讨论的焦点问题,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的民众是否学会了科学质疑、独立思考?在没有全面、深入了解清楚一件事之前,是否做到了不轻信、不传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是我们的国家给了民众生命的尊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医护人员、科学家、人民警察等守护了14亿国人的安康,他(她)们才应该是国人的偶像、国家的英雄。

  第三,从公众视角来看,社会的热点问题最容易受到关注。当前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就是疫情,然而随着疫情逐渐散去,生产、生活回复正常秩序,传染病慢慢会远离人们的视野,直至进入人们的记忆。所以这一时期趁热打铁举办疫情相关的展览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宣传成本最低,社会关注度更高。

  举办防疫类展览,无论通过实体展览还是线上展览的形式,对于反思人类的行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博物馆,积极行动起来吧!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