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馆藏精品

文物小贴士 | 《干部必读》

2020-06-29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发声,是我们最大的希冀和愿望。今日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文物小贴士”第十二期《干部必读》。

  ——川陕博物馆

  《干部必读》

  
干部必读现藏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刊是党的喉舌战斗作用,对鼓舞根据地工农群众和红军战士去艰苦卓越的战斗、去建设发展根据地,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它在我国报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同时期历史的实物见证。川陕苏区党政军群各级组织先后创办的报刊种类繁多,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创办了数十种报刊。其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赤化全川》后改为《干部必读》,是一份32开、油印的综合性刊物。这份刊物,对川陕苏区的建党建政建军,对红军的胜利作战,对推动苏区的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干部必读》,是不定期刊,刊物分两个时期:第1个时期从1933年6月上旬到1935年6月中旬,一、四方面军会师止,共出127期;第2时期,从1935年12月至次年二、四方面军会师北上前夕止,共出21期。两个时期的不同点是:(1)从内容看,前期栏目较多,文章较精干;后期较单调,领导讲话占了相当大的分量。(2)从形式上看,前期刊头设计、排版,不怎么规范;后期有了改善:上端为刊名,用美术字竖写:其下横排期号,再下为出版机关;下端署年、月、日;刻字整齐、清晰。(3)从所出期数看,前期平均月出3至5期,前3个月出的频繁,月出17期;后期平均出3期。

  该刊要求党政军干部、尤其是军内全体干部必读的。刊载的文章,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政治时事、政策,党的建设,军事斗争,经济问题,卫生工作等等。文章的体裁,也是丰富多采的,分以下几类:一是重要文件类,包括西北军委和川陕省党政军领导机关发布的部分文告、布告、条例、法令等,数量虽不算多,因具有法律效力,或带有紧急性质,作用不可低估。二是重要讲话类。三是个人署名评论,这类材料占的篇幅最多,份量最重,涉及面最广,起的作用也最大。四是编者的话,内容带有指示、社论性质。

  《干部必读》为了及时传播各地革命斗争情况、捷报,以鼓舞斗志,大量刊载了从内部报导的、无线电台收到的及敌报登的新闻。消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的,报导本苏区战斗捷报、政治经济活动和重要会议,其中以捷报最多;外部的包括范围甚广,有全国各苏区、红军的消息,有国民党统治区消息,有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国际消息栏,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多。

  《干部必读》,诞生于战争年代,其特点是:

  第一、从战略高度探讨问题。其任务是对苏区各项重要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所载文章具有战略性质。

  第二、撰稿者大多为党政军的最高负责人。由于《干部必读》着重于战略方面的指导,撰稿人几乎都是各方面的领导人。如,参谋长曾中生、倪志亮,参谋主任舒玉璋,政治部副主任曾传六、傅钟,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几任川陕省委书记袁克福、周光坦、周纯全等。由于他们掌握全局,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多数文章,问题抓得准,论点透辟,措施有力。

  第三、评论文章占的份量大。据概略统计,《干部必读》发表的文章(不含消息),在苏区报刊评论占60%以上。川陕苏区两年多时间,红四方面军和人民群众,几乎每天是在同敌人作殊死战,每篇评论都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孕育的,在炽烈的群众运动中诞生的。因此,它具有针对性、战斗性、指示性、及时性、通俗性。

  第四、军事方面的内容占的比重大。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大特点。《干部必读》为了配合作战,推动形势发展,大量刊载了军事方面的文章,如1934年反六路围攻初战获胜后的第88期,从通令、通告、编者的话到评论、消息,共十来篇文章全是军事内容。大量的学术论文,是从同川军作战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对提高军事干部的指挥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曾中生撰写的“与剿赤军作战要诀”,是方面军历次作战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一篇渗透着军事辩证的重要文献,它对红军反“围剿”作战原则的阐述具有真知灼见,至今还有参考价值。

  《干部必读》存在期间,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的精神,革命性很强,内容比较丰富,特点也是鲜明。它广泛宣传了党的基本主张,刊载的内容起到了教育、鼓舞、团结干部群众,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伟大斗争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份重要刊物,对于当今帮助我们学习、研究川陕苏区甚至土地革命战争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