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馆藏精品

文物小贴士 | 雇工斗争纲领

2024-09-18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发声,是我们最大的希冀和愿望。今日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文物小贴士”第二十期《雇工斗争纲领》。

  ——川陕博物馆

《雇工斗争纲领》

  ▲《雇工斗争纲领》(复制件)

  中共川陕省委十分重视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在川陕苏区,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有自己可以参加的团体组织,并通过组织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川陕苏区的工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其成员是由农村雇农和雇工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简称雇工会。工厂及手工业作坊的工人以及店员、学徒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叫工会。工人(雇农)在工会领导下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红军入川前,川陕边区工业落后,产业工人甚少,总计不到2000人。因而,农村中的雇农成为当时组建工会的基本力量。1933年2月下旬,赤江县在毛浴镇召开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到会代表90余人,选举成立了赤江县工会。

  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于1933年3月中旬在通江县城召开,巴中、赤江、红江、赤北、南江等雇农和手工业代表共400余人出席大会,其中女工代表数十名。会议历时半月,通过了工会章程和各级工会组织法草案、川陕省总工会告川陕工人群众书和致全国总工会通电,颁布了“工人斗争纲领”,正式成立川陕省总工会。大会号召全省工人雇工拥护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积极参加保护自己政权的各项斗争。

  1933年6月,恩阳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恩阳登科寺陈家大院召开,工会成立后,组织开办了恩阳被服厂、兵工修配厂、织布染布厂,动员350人加入工人独立师、400多人参加红军,建立一支2000多人运输大队,为川陕苏区运送食盐,组织水运队、木船50余艘,为营渠战役运送军需物资。

  1933年9月1日,历时半月的川陕省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巴中召开,17个县市的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组织动员工人(雇工)反对刘湘的“六路围攻”。大会通过的《目前川陕省工人阶级的任务决议》,要求“大批输送积极工人到红军中间去,在十月革命节以前,完成一个工人师,一月内完成一个工人团”,雇工苦力要加入当地赤卫军,解除地主、富农的武装,加紧戒严。

  1933年“广州起义”纪念日举行的川陕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党在工会工作中的任务》决议,强调必须建立党在工人中的产业支部(尤其是赤江的五金、兵工工人、国家缝纫工人,赤北、万源的铁厂工人,长赤的煤炭工人,阆南的盐井工人,嘉陵、渠江的船业工人等)。

  为贯彻这个决议精神,川陕省总工会于1934年2月7日召开了第三次雇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川陕省第三次雇工代表大会决议(草案)》,制定了《雇工斗争纲领》和《川陕省雇工会章程》。《雇工斗争纲领》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雇工只做合同内的规定工作!”“实行苏维埃保护女工、童工!”“雇工要参加红军,托枪到前方打敌人!”

  川陕苏区的工会(雇工会)组织,在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与重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盛时期组织了24个县市的工会,160余个区工会,发展了10万左右的会员。发挥了工人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上的主力军作用。兵工厂的工人在一年余时间内,生产子弹100多万发,炸弹、炮弹13万余发,修理枪炮3万余支(门)。被服厂的工人缝制军衣几十万套。造币厂的工人造铜圆、银圆和纸币、布币数百万元。雇工会的工人积极参加分田查田、代耕红军公田、打土豪、增产粮食、保卫后方、支援前线。

  1933年7月,省总工会响应省委省苏维埃号召,动员2万余人,投入疏通巴中到南江、江口到通江苦草坝、涪阳坝300里河道任务,经过日夜奋战,使全线工程迅速完工。另外,还在通江开凿盐井30余口,在南部开采盐井90余口,供给苏区食盐达30%以上。发动工人在扩红支前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苏区工会动员大批工人参加红军和后勤工厂,成立了1000人以上的硫化工厂,保障了红军战斗用品的供给。苍溪王渡造船厂工会,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造木船100只和3座竹扎便桥的构件,为红军顺利地渡过嘉陵江,接应中央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成立了工人独立师,保卫了苏区后方的安全。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