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著

让红色文化更好的走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9-11-06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周宓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能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记载和真实映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用,是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效的利用红色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离不开对红色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的现状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将红色资源更好地利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一、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及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

  弘扬红色文化能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红色文化象征着先辈们在革命中的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创新素质、健康情感等,这些都说明红色文化自产生那天起就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这种功能为学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红色文化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渊源、精神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脉相承的,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弘扬。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重要价值,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二、巴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创建了以巴中为中心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红军在开创、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党、政、军、群团等首脑机关分别设于通江县、巴州镇,先后在此召开了四次党代会、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及一些重要的军事、政工会议,巴中在川陕苏区的地位十分重要,红军文化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66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1处,主要分布于巴州区和通江县境内。全市有可移动革命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革命文物18件,二级革命文物156件,三级革命文物2971件。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分布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刘伯坚纪念馆,革命文物总量及规模居红军时期各根据地之首。红色专题博物馆、纪念馆9个,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个。

  为了纪念和缅怀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城郊南龛山顶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占地近200余亩,建有红色博物馆、纪念单碑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兵器展场、红军纪念碑、红色组雕等14大景观。

  自1992年起,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工作人员先后出访200余次,行程70多万公里,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红军将士、烈士名录13.8万人,其中:团、师、军职、地厅级、省部级1万余人,1927—19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西路红军、失散红军、在乡红军6830人,知名女红军220人,川、陕、鄂、豫、皖等30多个县(市)的红军烈士11万多人;江泽民、乔石、刘华清等中央首长、高级将领、红军将士的题词500余件;红军史料3000多册共3亿字;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6000余件;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1.2万余件,如徐向前元帅的手迹,王树声大将的军衔领章,严尚林、邓文彪的“七大”党代表证等。嵌刻红军将士纪念单碑4000余块,其中:元帅2人,国家级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8人,中将86人,少将360人,省、军职922人,地师职1448人;女红军168人,夫妇红军138人。编辑出版了《将帅碑林碑文集》、《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历程大事记》、《川陕壮歌》、《英名壮巴山》、《红军故事1000例》《印记》《烈士千秋》等红军史书60余本,8万余册,800多万字;编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85期。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先后接待了温家宝、刘延东、洪学智、杜青林、刘奇葆、马凯、黄孟复等1000多位中央、省级领导,高级将领,6000多位红军将士及亲属视察参观;武警官兵、青少年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1000多万人次参观缅怀,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全国200多家新闻单位多次宣传报道。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属革命历史类纪念馆,2009年开始由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自将帅碑林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红军精神的研究和传播。近年来,纪念馆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在整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目前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资源, 必须要经过整合开发,才能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目前,各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红色文化资源地,观看革命题材影片,在一些重大节日时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宣传等。虽然结合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种方式,但仍然不能掩盖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形式及内容中的单一化。博物馆对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直接将普通展览开放给青少年受众,缺乏主动开发特色教育产品和进行分众化服务的创新意识;有些讲解员不熟悉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用成人化语言进行简单灌输式教育;在学校寒暑假期间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较少;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领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价值和宝贵的精神,没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用,导致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印象,削弱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力不强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文体活动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少,内容固化多,各校以红色为主题的活动通常只是在特定时期或重大节日举行,形式多为红歌会、艺术节、朗诵会等,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宣传氛围方面,虽然每个学校都有宣传栏,但宣传栏中的内容几乎都是各类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竞选活动等。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多,学生基本也只会在各类活动板块的宣传栏前驻足,很少主动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红色文化资源气息,难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1、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的认识中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觉得让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地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没有把红色文化资源与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认为过多地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对自己成才、就业等方面没有实际意义,对参与红色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兴趣不大。

四、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各类纪念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近几年来,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加强与教育机构合作,一方面通过改进展示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阵地,吸引学生走进纪念馆;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思路,拓展教育空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纪念馆资源优势,在坚持搞好阵地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巡回展览等系列活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基本陈列为《丰碑永存》,主要的临时展览宣传方式:一是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二是和其他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办展,如2017年,我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在北京举办了大型展览《永远的女红军》;三是通过制作明信片、信封、折扇、纪念章、电视剧、光碟进行宣传;四是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红军长征纪念日、抗日战争纪念日、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等开展宣传活动;五是积极开展馆校共建,每一年,我馆走进全市各大中小学课堂,如2014年以文物知识和普及文物法为主题;2015年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为主题;2016年以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暨红军入川84周年为主题,2017年以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为主题,采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短片,讲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曲等形式,送文化进校园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村庄、进医院宣传活动。

  来自巴中市甚至是全国各地的机关单位和学校等在每年七一期间都会来我馆发展新党员,举行入党仪式,我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四川省党性教育基地为其免费提供场地等相关设备设施,使每一位新党员都能够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宣誓入党,以此增强党组织的神圣感和新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纪念馆园区,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特色活动的举办,扩大了我馆的社会影响力。

  (一)“建立共建关系”的推进模式

  我馆自1993年建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正式免费开放,并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授牌“四川省第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基地(教学点)”。

  发挥革命纪念馆特有的资政育人的功能,增强社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社会各界建立基地共建关系,是我馆社会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中有 10余家与我馆建立了长期资源共享、同创共建的基地关系,共同为宣传党的光荣传统、传播红色文化、推动当代大学生理思信念教育而努力。

  (二)“举办专题展览”推进模式

  展览推送模式的基本框架为专题展览、主题培训、文艺演出、经典影视等内容。其中展览进校园是“红军精神进校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也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推出切合时代主题、平实生动的展览和鲜活的图片资料,把红色文化红军精神精神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围绕展览的推进模式,摆脱以往课堂式理论灌输形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自发地前往观看。

  (三)“体验红色文化项目”的推进模式

  在“红色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中,展览先行、体验红色文化项目配套跟进、合理规划是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格局。这也是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对外宣传教育的社会教育资源。近年来,纪念馆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如开展专题报告讲座《红色故事大家讲》、《川陕苏区斗争史》、《英勇儿童团》、党课、诗歌朗诵、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学习园地,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回望革命先辈创造和传承给我们的红色基因,它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族谱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进的动力。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35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为此,纪念馆作为具有一种社会化资政育人的特殊社会教育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完善博物馆青少年功能试点中,将积极贯彻条例精神,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