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统筹发展革命纪念地的“教育”和“旅游”

2021-03-03  中国旅游报  邓昭明

  宣传和教育是革命纪念地的主旋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关注到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革命纪念地的宣传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邓昭明

  近日,《求是》杂志2021年第4期刊出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其中有一段文字是总书记对革命根据地发展旅游项目的指示。这段论述用平实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阐明了总书记关于革命纪念地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的观点,同时抛出了一个重要命题:革命纪念地应当如何统筹发展“教育”和“旅游”。

  从语义上看,教育和旅游都是“大词”,内涵和外延之丰富,甚至让专家学者都很难给出准确定义。不管是产品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都在革命根据地兼而有之。正如古语所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和旅游也一直是彼此交叉和相互依存的状态。《讲话》要求“统筹”好教育和旅游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对革命纪念地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概括而言是以下两点。

  一是纪念设施要注重朴素实用。《讲话》强调,“红色纪念设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太形式化反而把原来的意义给破坏了。”此处的“形式化”,正是一些革命纪念地在建设过程中因追求政绩而打造的形象工程,与强调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格格不入,背离了革命的初心。在革命根据地的红色纪念空间,任何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和不合时宜的大兴土木都不应该被提倡,要始终坚持朴素实用的建设标准。

  二是红色旅游要聚焦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讲话》也强调,“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由此可见,无论是红色旅游设施,还是红色旅游讲解或活动,都应该突出纪念功能,警惕旅游活动中出现低俗庸俗恶俗现象,以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作为评估红色旅游发展质量的导向和准绳。

  为了统筹好革命纪念地教育和旅游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提升红色纪念设施的设计水平。

  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公园等纪念设施是访客对革命纪念地的第一印象,其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革命根据地宣传教育的效果。高水准的纪念设施设计往往能够成就红色纪念精品,甚至成为当地的地理标志,例如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广西兴安的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等。然而,囿于资金、时间、水平等多种因素,许多红色纪念设施的设计陷于平庸。一方面,需要培育高水准的红色纪念设施的设计团队,最好是在国企或央企规划设计院中培育能够代表国家级设计水准的团队,树立行业标杆;另一方面,要从机制上完善红色主题纪念设施的报批、指导和审核程序,尽可能地形成资金和智力上的支持和保障。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建筑就是明天的遗产。地方政府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对于条件不成熟的革命纪念地建设项目,宁可延期开发,切忌仓促上马。

  第二,要引导红色旅游规范化发展。

  红色旅游的规范化发展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在内容方面,要确保红色旅游不变味,方向不走偏。要加强对党史的挖掘和研究,红色旅游讲解要杜绝野史和戏说,讲解员队伍建设要时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二是在功能层面,要以教育为核心构建红色旅游产品体系,警惕可能发生的娱乐化或庸俗化倾向。三是在设施建设层面,要统筹规划设计,紧扣红色纪念的主题。正如《讲话》中提到的,“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不能搞成一个大游乐场。”四是从空间层面,要合理布局旅游业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提出的主体功能区概念颇具启发意义。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例,管控保护区和主题展示区是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纪念空间,文旅融合区主要布局在主题展示区的外围空间。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纪念功能的纯粹,又在适当空间满足了文旅融合的需求。

  第三,要推动红色教育创新化发展。

  宣传和教育是革命纪念地的主旋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关注到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革命纪念地的宣传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一是创新红色教育的理念认知。在革命纪念地,要努力实现红色教育全域化,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正所谓“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革命纪念地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堂课程、每一处景观、每一个细节都应该紧扣主题。二是创新红色故事的讲述手法。要把党史教材从“教科书”转化为“参考书”,完成以受众为导向的故事讲述。要采用符合各年龄阶段和职业特点的语言来讲述红色故事,把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转换为大众话语,提升受众接受度。要灵活采用科技和艺术等手段丰富故事讲述手法,提升故事感染力。三是创新红色培训的运营模式。以各级党校为依托,以区域内红色纪念设施和革命遗迹遗址为载体,探索以公为主、公私合营的红培运营模式。在严格把关历史事实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引进有实力、有情怀的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创新红培课程,提升师资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红色教育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