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清明特刊】深切怀念我的母亲侯立珍

2023-03-30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贾晓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此时,我和爱人格外的想念父母。

  将帅碑林红军陵园

  我们的母亲叫侯立珍,1916年生于四川万源县罗文坝乡火石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她几岁时父母因患“窝窝寒”(即伤寒)相继去世,小小年纪寄宿在姑妈家中。

  1932年底,万源县罗文坝乡(红胜县)当时是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成为红军开辟红色政权的中心要地。母亲和她的表姐参与扩红宣传活动并参加了罗文乡区少共儿童队,那时苏维埃政府在乡上设立了一个较大的兵站,主要任务是为过往的红军战士、地方工作人员服务。只要有随身带的路条和介绍信都一律热情接待,当地老百姓也积极送粮送鞋送草料,用实际行动支援拥护红军。一天,母亲又和表姐到乡上给红军驻地部队送草料,正巧碰见时任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叔叔在那向老百姓宣传红军北上抗日活动,目的是解放全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等革命道理,母亲听的入神,随即大胆地上前问道:“红军是做啥子的?”我们女娃子可不可以参加红军嘛?那军人一听看了看母亲,把她抱在腿上,亲切的问到:“小姑娘,你今年几岁了?”“冬月就十四了”“愿意当红军吗?”“愿意”“好,你回家去问问大人,如果同意,明天就来报名吧”“我父母早死了。我寄养在姑妈家,我要当红军解放像我一样的穷人,在队伍里还可以自己养活自己”那人怜爱地摸着她的头,“明天你就来报名吧,参加红军吧。”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赶到毛坝场乡苏维埃政府找到了一个女兵,说她想当红军的愿望,并告诉她昨天在兵站送草时,遇到个当官姓陈的红军,让她来报名,那位女红军兴奋地告诉母亲“昨天那人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陈昌浩同志,你真幸运。就这样母亲在陈昌浩的指引下参加了红军,走上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革命道路。

  1937年初,经组织介绍,父母在甘肃庆阳结婚,由于父亲王能益在长征途中身负多处重伤,留下残疾,组织上便让他们留在了延安,一呆就是十年。

  当时,有一批伤残老红军在延安,毛主席便亲自提意让父亲王能益配合其他同志,组建工人合作社(即中央被服厂前身)。在那个众所周知的艰难岁月里几十万人的吃住行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毛泽东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工人合作社成立后,父母和战友们日以继夜为前方的将士们赶做军装军鞋,纺线,织布。母亲很好强,做事极其认真,不甘落后,母亲曾告诉过我们“纳鞋底经常纳到别人都翻二觉了(后半夜),大鱼肌处经常被麻绳勒出血,包上再纳,为的是多做几双鞋给前方的战友们。

  1942年冬天,母亲因赶制军需用品,没有精力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午饭时,母亲让大姐吃完饭后喂一下弟弟(弟弟没吃),自己便转身又去工作,谁知等她忙的差不多的时侯才想起孩子,赶回家一看,大姐口吐暗红色液体,全身抽搐,父母吓坏了,连夜送到中央医院儿科,侯建存大夫一看,“孩子怕是中毒了,来晚了,”小小生命就这样逝去,父母将她埋在延安宝塔山山根前。1942年整风时揭发特务向井里、食品中投毒,干扰军心,影响工作,那段时间先后有4、5个小孩中毒去世。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父母先后失去了四个孩子,他们挺住了,没有被击垮。长征是伟大的,参加过长征的母亲们更伟大,她们既表现了一般女性所具有的伟大母爱,同时又表现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正是这种无私奉献才使她们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们要求相当严格,从不让我们感到有丝毫的优越感。有时别人家的孩子在一起谈论各自父母亲的功劳或生活如何优越时,我们也从来不去参与。每当“八一”小学放假、放学时,绝不可能有我们所期盼的小车来接送。长期的家庭教育和父母以身作则的熏陶,使我们兄妹养成了严于律已,低调做人的原则。

  父母亲一生自谦,淡泊名利,但在工作上却豁出一切,从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总感到自己对革命贡献微不足道。从不向组织上提过分要求,有几次调整工资,父母都拒绝了,主动让给了其他的同志。还常说:“现在我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比牺牲了的战友强多了,知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也许有人不相信,就在父亲2001年生病,当时病情十分严重,但他不愿意住院,说出的原因,竟使许多人意想不到:“住院要花钱,不麻烦组织,给他们增加负担。”要知道他当时已是百岁老人了。这件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干三病房所有医护人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感到由衷的敬佩。谁知仅仅过了几天,父亲就因病与世长辞了。这对于一个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的医疗费本来可以全免,但父亲仍然想的是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尽量少花钱。这些举动也许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但我们儿女非常理解。

  母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脾气极好,从不向我们发火。在艰苦的岁月中养成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至今不忘,她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决不铺张浪费。她一生从不留长发,不穿花衣服,漫长的战争生活,她已经习惯终年穿军装,戴军帽或穿单色系服装。为此我们曾经问过她说“做为一个女性,一辈子不穿花衣服,不留长发,不遗憾,不后悔吗?”她回答的很干脆“不后悔,习惯了”。

  2000年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中,组织上发给出席会议的老红军战士每人一顶灰色的红军八角帽,母亲视为珍宝,平时有什么重大的活动或聚会,父母二人都会一致地穿着他们所珍爱的军装出席。母亲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今后她“走”了就穿她一生所钟爱的军装,头戴八角帽”。还说:“我们是红军战士,你们的父亲穿着军装、盖着党旗走了,我也这样走。”

  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母亲而骄傲自豪。在我们心中,母亲是巾帼英雄,她们用柔弱的身躯铸就不朽的丰碑,她们有慈母之心,以博大的胸怀,书写着生命的战歌,她们以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些伟大的长征中的母亲们。

  侯立珍

  1918年冬月生于四川省万源县罗文坝乡火石梁村。1933年初经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同志同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分配到三营二连二排,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军女战士。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组织委员。随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长征结束后,随同丈夫王能益(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留在延安,参与组建中央被服厂并在此工作至1947年,解放后进军大西南,军事接管被服厂工作至离休。(作者贾晓慧投稿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