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 致敬每一位志愿者

2023-12-08  巴中日报  牟柯 文/图

  有这样一群人,利用平时业余时间,活跃在社区、景区、车站、街头,提供暖心服务、引领文明旅游;有这样一群人,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成为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这样一群人,周末节假日放弃休息,走访留守儿童,看望独居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今年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者寻访了部分活跃在一线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等,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让文明种子扎根在更多人的内心深处。

  退役军人吴小龙:献血宣传使者 累计献血14800毫升

  吴小龙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今年41岁的吴小龙是巴中市中心血站的一名驾驶员,2000年12月从沈阳军区退役,2011年4月到巴中市中心血站工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吴小龙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军人的优良作风,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自2009年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以来,他已累计捐献血液14800毫升,曾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年6月被聘为四川省无偿献血宣传大使。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仿佛总有些奇妙的缘分在闪现。吴小龙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那时自愿无偿献血的氛围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加之当时很多人思想比较保守,对参与献血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

  “当时是夏天,有病人急需血小板,又没有找到捐献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我鼓起勇气打算去尝试一下。”说起当时的场景,吴小龙至今历历在目。他说,第一次接触献血,心中还是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有人的生命正在经受煎熬,就顾不得犹豫。最终,吴小龙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从此开启了他的无偿献血之路。“我身体健康,献血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还会增强造血功能,而我所提供的血液,会挽救一个生命,或换回一个家庭,值得。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持献血。”多年来,吴小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自己坚持献血的同时,吴小龙还带动和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在他的宣传带领下,妻子、姐姐、姐夫都成了固定献血者,据统计,他的姐夫献血量已超过4000毫升,姐姐献血量已超过3000毫升。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珍贵,也没有什么比平凡的坚持更加伟大。而支撑吴小龙坚持献血的动力,仅仅是一颗普通的助人为乐的善心。在完成岗位工作之余,吴小龙还带头参加单位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献血宣传、义务植树、预防艾滋、环境保护……10年间,他参加大大小小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次,他用自己的热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6旬老党员温思富:发挥余热献爱心 志愿服务时数超5000小时

  温思富为社区居民讲坝坝夜课。

  今年68岁的温思富是巴中经开区时新街道西锦社区的一名志愿者。2015年,温思富退休后回到家乡时新街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总想着能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经过与西锦社区两委商议后,2016年3月,在温思富的带领下,组建了西锦社区志愿服务站,他便到西锦社区协助工作,八年来,西锦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从最初的45人壮大到现在的1798人,西锦社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社区。

  “当年的西锦社区有十几个村的拆迁户,很多时候都需要第三者出面来维护、安定、团结,因此,组建服务站的初心有三个,一是为社区分忧,二是为弱势群体解难,三是为广大居民服务。”西锦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锦社区建立之初,情况十分复杂,农民变居民后,还有很多不适应。西锦社区志愿服务站成立后,温思富带领着志愿者开展疏导工作,解决一些矛盾和难题。同时,他还为社区165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关心和帮助。

  现在,西锦社区的居民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和养成好习惯,西锦社区也成为了巴中经开区的标准化小区之一。

  “志愿者就应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做到人爱人,人敬人,最终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温思富说。

  值得一提的是,温思富还组织成立社区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手牵手”共建美丽和谐新西锦活动、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建设活动、“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同时,服务队还建立了“爱心超市”,为辖区孤寡老人、五保户献爱心,兑现志愿者积分,从而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如今,温思富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达5000小时以上,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队伍也从1支队伍发展到现在的9支队伍。

  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薪火

  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 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博物馆宣讲品牌服务工作,培养出一支意识突出、技能精湛的全能型宣讲队伍,当好川陕苏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2021年,一支由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馆长、专家、讲解员、志愿者、红领巾组成的川陕苏区首支宣讲队——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正式成立。

  该宣讲队成立以来,开展了红色文化“四进”活动,举办临展《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雷锋精神专题展》《又见杜鹃红——川陕苏区妇女武装图片展》《永远的女红军》等30余次;推出精品微党课《信仰之光》《夜空中最亮的星》《江山如画信念如磐》《又忆金色的鱼钩》《半截皮带一生信仰》等,开展活动近300余场,受众人数约50万人。

  同时,宣讲队还推出“红色故事汇”品牌栏目,邀请全国各地红军后代、红色文化宣传者、主持人、学生等,志愿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现已推出200余期,线上点击量达100万。在每年的开学季,宣讲队还走进各所学校开学思政第一课,通过讲述精品微党课、演出红色情景剧、教唱红色歌谣、“四史”知识问答、诗歌朗诵等多种宣讲方式进行,受众人数约5万人。

  不仅如此,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沉浸式方式演绎,创作情景剧目《问君归期》《摇篮》《热土》《血染的土地册》等,分别在各校园、企事业单位、大型剧院演绎。还开展了“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培养红领巾讲解员500余名,推出“红领巾讲党史”50期,“红领巾讲川陕”60期,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500余场次,10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长期参与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讲解服务。

  如今,川陕苏区“映山红”宣讲队已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时数9000小时,人均开展志愿服务时数45小时。

  通江县“壁州新语”: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

  壁州新语”巴山红宣讲队在通江县壁州街道北街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宣讲员走进群众,与群众围成一圈,话家常、学理论,听者聚精会神、频频点头……2021年5月,通江县创新推出“壁州新语”理论宣讲品牌,采用“文艺+”“网络+”等多种形式,让宣讲内容喜闻乐见、丰富多彩,通过“百姓味”“时代味”“真理味”的生动讲述,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记者采访得知,“壁州新语”是由中共通江县委宣传部牵头打造的一个集学习、宣传、宣讲为一体的基层理论品牌,拥有一批理论扎实的宣讲队伍、一批直达群众的宣传阵地、一批氛围浓厚的示范场所、一批优质鲜活的宣讲稿件的“四个一批”成果,目前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人数有300余人。

  该品牌聚焦“谁来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导向,组建“巴山红”“诺水芳华”“光辉大讲堂”“背包宣讲队”等15支宣讲队伍,同时依托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中心”,打造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扶危帮困、卫生健康、法律服务、卫生环保、科学普及等8支常备志愿宣讲服务队。

  这些队伍讲什么?据该品牌负责人介绍,他们聘请了大学教授、县委党校等骨干教师、党史专家等到乡镇、部门进行巡回宣讲,全覆盖、分领域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全会精神、市委全会、县委全会等理论宣讲。同时,聚焦“怎样讲”这一话题,通过举办乡镇文化魅力竞演、党史知识我来答等百姓巡回竞演、比拼活动,唱响百姓宣讲擂台赛;开展“业务大讲堂”,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开设“主播结合热词讲”“主播结合实事讲”等互动式专题专栏,开展各类微宣讲、云宣讲。

  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还聚焦“为谁讲”,面向党员干部讲,提供“菜单式”宣讲服务,实现党员干部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四讲四赛”“五评五比”“三下乡”等群众性宣讲活动,邀请返乡创业青年、文化传承手艺人、青年科技带头人、青年理论专家、青年讲解员面向青年学生讲,实现青年全覆盖。

  编后

  追逐光 成为光 散发光

  从一个人献血到亲朋好友加入献血队伍,从1支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到9支队伍……一方面,志愿者因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而可敬;与此同时,志愿者用自己的言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更显可贵。

  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最孤独的时候给予关爱,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力量,最迷茫的时候给予希望……他们是无私的奉献者、暖心的陪伴者、贴心的志愿者。他们身体力行,让爱心在行动中播撒,让正能量在传播中延续,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有数据显示,全市注册志愿者有53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900余支。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就像一束光,并且这种光在传递、在发散,吸引更多的人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最终点点微光汇成炬,抚慰人心,温暖全城。

  值此国际志愿者日,致敬每一位闪闪发光的志愿者。(秦春燕)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