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10月23日讯(记者 张韵晗 摄影报道)巴州区人大退休干部张崇鱼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倡建者和名誉馆长。今年80余岁,西装银发,精神矍铄。
“这些物品,大都经过我本人三十多年来,登门拜访、收集、珍藏、记录、整理,真是集之不易,来之不易。”10月23日上午,天气晴朗,张崇鱼同志收集名人名家手迹移交捐赠仪式在巴中举行。此时,张崇鱼正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介绍所移交捐赠的名人名家手迹情况。
据了解,此次捐赠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级领导人、元帅、高级将领和中外名人名家为两大碑林无私奉献的手迹墨宝以及红军将士的心语手迹、印章、手模以及部分红色史书史料,总计5147件。
张崇鱼介绍移交捐赠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 坚定不移战胜困难
“一万多件老红军物品,都是经历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后小心保存下来的,保管得非常好,现在才能完好地捐献给老区,我感到非常激动。”张崇鱼笑着说。
从1992年开始,张崇鱼开始接触老红军,并提出建一座红军碑林的想法。为寻找老红军的线索,他向全国各地发出3000多封信。
从1993年至今,张崇鱼走遍了全国各地。寻访途中,他吃过闭门羹、住过5元一晚的地下室、大量用手抄录……在省委老干部局,他手抄3天,记录下1000多名红军将士资料;在湖南省民政厅,他用5天时间抄写了2.8万余名烈士名录。
“到全国各地寻访170多次,行程70余万公里,造访1000多家单位,拜访6000多名红军后代及家属,寻访到13.8万余名红军战士英名。”张崇鱼介绍说,在这期间他收集到了近3万张照片、2000多册总计超过3亿字的红军史料,以及1.2万多件相关纪念物品,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300余件。
红军将士手模
主动联系捐赠文物 收集之路增添动力
这条路有苦也有甜,主动联系捐赠物品的事情也不少,都给张崇鱼收集之路增添了许多动力。
“中共七大候补代表严尚林是巴中的老红军,他有一个中共七大时期的党代表证,后来他把这个党代表证捐给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张崇鱼说,这也是红军精神的一种传承,后来被国家评为一级文物。
“还有一个是空军原副司令员王定烈,在红军西路军和马家军作战时,子弹打在身上没有取出来,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又做了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才从身上把子弹取出来。”张崇鱼回忆到,言语里满是感动,“子弹在他身体里留了16年,他把那颗子弹的故事写得清清楚楚,捐给了将帅碑林,也被评为了一级文物。”
据了解,此次捐赠物品大都经过张崇鱼本人三十多年来,登门拜访、收集、珍藏、记录、整理,集之不易也来之不易。都具有学习、研究、开拓、挖掘、珍藏、展示、宣传的作用,将对老区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小康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名人名家手迹
集之不易来之不易 传承发扬红军精神
“在这过程中,我经历过酸甜苦辣麻,或是受到过冷眼冷语不被重视,但无论困难多大,都要突破困难战胜困难,把红军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张崇鱼眼里闪过坚定的目光。
“多年来由我亲自拜访740位老红军,在拜访时,注意追寻红军的心里话,留下他们的手迹,让他们亲手在我们准备好的笔记本或签字本上由本人写下他们的感言手迹。”往事历历在目,张崇鱼回忆说到。
后来,又发展到用手机为老红军们照相、录像、盖上他们的印章,做上他们的手模。这样,张崇鱼就逐步收集到了每位受访红军的系统资料,更好地丰富和融通了同广大红军将士的思想感情和交流渠道。
据了解,随着张崇鱼同志对这批珍贵资料的无私捐赠,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将更加丰富。川陕苏区学术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目光将会更多聚焦革命老区。巴中也将形成“擦亮红色金字招牌”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满足老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