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加强文艺批评的五个维度

2021-01-20  中国文化报   李树峰

  一、学术评价体系中关于文艺评论文章的评价角度

  目前在研究和出版工作中,稿费是低的,很少有人能够依靠写文艺评论的稿费生存。这是文艺评论无法成为职业和专业的重要原因。

  而在以往的学术评价体系中,与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相比,文艺评论文章因其短小、散碎和即时、随感的特点不被接受为学术成果,因而导致学者专心研究基础理论和艺术史论,少有人写评论的局面。加强文艺批评,首先要改变学术评价中对文艺批评的关门主义,把文艺批评文章的“才”“胆”“识”“力”作为独特的评价要素,有针对性地给与文艺评论成果相应地位。例如,在评定职称的时候、评奖的时候,要有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一席之地、一定比例的名额。这样的工作,有导向作用。否则,文艺批评还是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现在出现的“红包”评论、写离谱的吹捧文章,写作者在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职业评论家的轨道,变身为某文化公司雇佣的广播员了。

  二、文艺批评立论的高度

  文艺批评的对象,是作品。作品是基础理论和艺术史论的基础素材,而文艺批评是理论研究和史论建构的直接素材。三者是互为语境、递进联动的关系。文艺批评是否及时、透彻、准确,直接影响到基础理论和艺术史体系的认识水平,也影响到学科体系的建设水平。所以,文艺批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作品更不是任意褒贬的,必须以学理为基础,抱着对得起艺术史的态度来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讲话中,都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国人的艺术实践,去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为文艺批评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其中,首要的是提高文艺批评的站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烈的新时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满怀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热爱,真心实意地、宵衣旰食地投身于文艺批评,去掉“面子”要“里子”,不为应景为真知,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打基础。

  在这个维度上,“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两者的关系是不能互换的,如果置换了,中国人的实践就失去了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才是理论的支撑力量。

  三、文艺批评学术的纯度

  文艺批评必须秉持学术精神,尊重艺术规律,在对作品熟读、熟视、熟听的基础上,以客观、精准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品的得与失、优与劣,并且把价值分析纳入到艺术发展的脉络中。这其中,不能有字数与稿费的考虑,不能有文字的卖弄,不能有言不由衷的吹嘘,不能有拖泥带水的、黏稠的逻辑混装。因为文艺批评不仅是写给行业内人士看的,更重要的,是写给人民大众看的。越是写给人民大众看的东西,越要讲真话、说实话,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好的或不好的到达什么程度,要判断准确、分寸得当。不能故意旁逸斜出显个性、有意反说博眼球。如实如是,守正创新,是文艺批评好文章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术的纯度,才能树立起学术公信力。

  四、文艺批评文字的温度

  理论与实践相激荡的文字,才是有激情、有温度的文字。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历史来看,第一代学者和艺术家,都是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的,是他们奠定了前海学派的学术传统和学风,建立起共和国的艺术学科理论体系。他们都在新旧两个中国经历多多,对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充满激情。

  但当前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严重脱节,同时专业领域观点与大众观点常常相去甚远。相当一批学子以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论证明原有的、已经叠加的理论,文章不少,多属于经院思辨,很少参与实践,也在业界发挥不了作用。生存于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当下,再以数据统计为旨归,会失业的。理论的原创来自于实践中问题的提出和规律的发现与提炼。

  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相当一批人走出书斋,转变路径,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希望各艺术院团给与更多机会,让青年学人介入。作为学者,我们也要对创作投入热情,艺术家的火热激情和层出不穷的感悟,能够点燃我们的思想火花。在与艺术家的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这样才能做出真学问,这样的文字才有温度。

  五、文艺批评传播的时间进度

  文艺作品的传播,有自身规律;文艺批评的传播,也有规律。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在标题党大行其道的时期,文艺批评发声的时间点需要考量,连续发声的节奏需要掌控,业界同仁的争鸣如何影响社会公众,需要研究。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发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时会陷入无价值的纠缠,观点被歪曲而百口莫辩。

  总结起来,笔者认为,加强文艺批评,需要从以上五个维度考量和改进。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