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技术和政策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快速变化的大时代。进入21世纪,我国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从文创与景区双轨开发,到以“网红”为代表的新一代文化旅游消费风口,从文化和旅游行业分途发展,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如此种种,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形态和发展轨迹看,尽管文化和旅游行业属性扑朔迷离,“像雾像雨又像风”,但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方式,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文化行业交织在一起的旅游业,不论从事业属性出发,还是从产业属性归类,抑或是从生活方式观察,旅游在本质上都是根植于文化的泛产业形态和多彩生活形态,这也许正是今天文化与旅游融合、“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的必然。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已经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完成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战略构架,而学界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论研讨则刚刚拉开序幕,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傅才武和钟晟副研究员立足于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文化消费研究、文化旅游规划实践与政策咨询研究,对近年来我国文旅融合的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撰成《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内在逻辑与政策路径》一书,清晰地展示了实现文化和旅游两界融合的内在逻辑与政策路径。作者在书中提出,文旅融合已经从“体用二分”进入到“体用一致”的新发展模式阶段。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契合了大众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文化消费的新需求,体现了文化体验经济形态的本质要求,更被赋予了引导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特殊功能价值。
从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看,“宜融则融”的前提是尊重文化和旅游行业各自的“主体性”,因此,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既不是“文化+旅游”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文化和旅游行业简化的全体合并,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与文化旅游的客体(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之间新型互动关系的建构,融合的关键触点则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共通的文化认同情感。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拥有一个基于五千年农耕文明所形成的全民族共享的精神文化家园。消费者的个人情感和价值需要上升为群体意志之后,就会演化为一种全社会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现象。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认同体验方式,也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部研究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专著,该书通过消费者文化体验深入解析,探索建构了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深化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的传统文旅融合观。这种学术创新,为新时期政府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设计提供了科学实用的理论支点。
诚如该书所言,文化认同在个人层面是文化旅游体验,以沉浸体验与旅游凝视为代表、追求文化身份认同与意义消费的文化体验,正在成为一种蔚然成风的社会消费现象。如今,遍布神州大地、独具文化内涵特征的文化旅游装置就是文旅融合最直观的时空载体,乘国内消费内循环之势勃然兴起的文化旅游消费直接串起文化和旅游。而文化认同在地区层面则建构起一个地区的灵魂——城市发展的主题文化战略。该书立足于作者近10年来承担的10多种武汉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成果,借助长江文明符号的“认同镜像”框架,深度解读了武汉长江文明主题文化战略的深层意蕴,并借此提出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级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宏大构想。
诚然,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更需要立地可行的具体措施。在推进文旅融合的政策路径设计上,该书从理论上提出了五大支撑体系:文旅融合规划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引擎,文旅财政政策是文旅融合的物质支撑,文旅科技是智慧文旅融合的技术基础,文旅云的建设则是文旅融合的信息平台支撑,文旅产业基金则是文旅融合背后强大的金融杠杆。
从文化认同出发,以体验产品落地去建构完整的文旅消费产业链,建构完善的政策路径以切实推进国家文旅融合战略的实施,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文化与旅游融合之道。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