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编写的《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规范》和《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取样规范》正式发布。这是四川省文博系统首例地方性标准,为四川石窟寺石刻文物风化病害防治作出了明确规范和指导,对未来四川加强石窟寺保护工作具有了切实的指导作用。
四川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题材内容多样、造像序列完整,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特色。目前,四川现存石窟寺2134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超过全国总量(近6000处)的三分之一。然而,四川的石窟寺文物中,砂岩质文物数量众多,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断影响,导致文物风化病害发育明显。有的石窟寺岩体出现粉化、酥碱、渗水、层片状剥落等风化病害,影响石窟寺的稳定保存。
近年来,随着对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的成因机理和勘察治理研究等逐渐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现阶段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的勘察主要参考土遗址、石质文物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察方法,不同表现形式的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未形成统一分类与定名,也没有形成规范性的勘察流程以及针对性指导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与取样的方法。因此,为避免文物保护研究过程中对文物的干扰与破坏,规范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与取样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编制了省级地方标准《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规范》《砂岩质文物风化病害勘察规范》,为全面了解砂岩质文物风化特征提供了基础和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