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

2024-08-16  巴中日报  赵尉伶

  如果你逛过博物馆,即便不熟知历史,也一定为老祖宗的智慧和审美而惊叹过吧。历史文化遗产,犹如时间的低语者,引领我们穿越千年烟云,见证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作为古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巴中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从古朴的川东北民居到精美的石刻艺术,从神秘的米仓古道到壮丽的红军遗迹,每一处都是历史的深情凝望。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巴中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欣赏巴中、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和深厚基础就在于此。盛世修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加强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首要在于“摸清家底”。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以此为契机,全面掌握我市文物资源现状,不断扩展文物保护对象。不止于登记造册,而是要找准文物的价值所在,激发出文物保护的动力活力,为后续保护传承提供更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被看见才能被热爱。通过创新展示方式,辅以多媒体渠道与科技手段,让巴中文化遗产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视野。特别要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巴中文化遗产更多“打开方式”,通过广泛传播与深入体验,让“文展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激发更多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进而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

  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关键在传承。巴山背二歌能走出大山、翻山铰子能走出国门,离不开一群身负绝活、心无旁骛、坚守匠心的非遗传承人。不论是非遗传承,还是文物保护,离不开人的力量,加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们乐见更多非遗课程走进学校,吸纳青春力量,更多非遗传习基地走进民间,让传承成为日常。

  只有活着的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这需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创意和整合力度,创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新途径,让文化遗产“牵手”生活,使之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同时,探索拓展“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吸引大批游客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双向奔赴”。

  让文化遗产焕发生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挖巴中文化遗产富矿,在创新活化利用的同时,更要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整合资源、加强集成创新,涵育城市内在气质,提升城市美誉,赋能振兴发展。如此多管齐下,我们必定能携着辉煌的文明,更加坚定而自信地走向未来。

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