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五史”“三爱”、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精神、优秀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教育等活动
助弱帮困
打造“爱心助学、爱心助困、爱心妈妈、爱心康复、爱心护苗”等关爱品牌;139个乡镇(街道)和1889个村(社区)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头档案;资助贫困大学新生、高中新生及其他困难学生769人
“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新中国发展得日新月异……”近日,在巴州区水宁寺镇中心小学,“五老”志愿者为全校18个班集体开展“立志报国·弘志兴巴”红色教育,将红色故事和红色展览融入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中。
突出思想引领 用情书写“育人卷”
近年来,市关工委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抓住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等时机,组织各校学生进博物馆、将帅碑林、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参观、瞻仰、纪念等活动。
此外,市关工委还协同市教育局、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举办青少年网球公开赛、“用欣赏眼光看巴中·讲好巴中故事”短视频征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青少年诗歌征文大赛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汲取文化精髓,接受精神感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南江,全市建设红色校园暨加强学校关工委工作推进会在长赤镇龙池学校召开;在通江,通过开展“三万家庭赛家风”活动,让家风家教家训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在恩阳,全区2万余名学生参加“红领巾心向党”线上学习,推送评论文章5000余篇、参与网络答题2万余次……
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开展“五史”“三爱”、优秀传统文化、艰苦奋斗精神、优秀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精准助弱帮困 用力书写“帮扶卷”
近年来,市关工委倾力打造“爱心助学、爱心助困、爱心妈妈、爱心康复、爱心护苗”等关爱品牌,开展多届“金秋圆梦·慈善助学”活动。据了解,在第十一届“金秋圆梦·慈善助学”活动中,我市共募集助学资金1012.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高中新生及其他困难学生769人,资助面覆盖全市139个乡镇(街道)。
在巴州区主办“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和巴中经开区关工委举办分营活动,全市超过400名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及特殊困境儿童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关爱工作的难事,市关工委从精准关爱对象做起,发动“五老”进村入户摸排困难对象逐人建档、挂图作战,139个乡镇(街道)和1889个村(社区)都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人头档案。
“我们将继续担当好企业社会责任,聚焦弱势困境青少年群体,强化关爱帮扶工作。”在去年召开的第十一届“金秋圆梦·慈善助学”特别优秀大学新生座谈会上,捐资助学爱心企业家代表杨天淑由衷表示道。
在了解到巴州区水宁寺镇走马村学生王某甜由于父母残疾,无法支撑其生活学习的情况后,水宁寺镇和民政办于去年帮助王田甜成功申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当前,该镇共收集青少年需求1837起,已纾解1835起。
此外,市关工委还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重点,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专门邀请法律专家向青少年和“五老”工作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