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长,山海广阔。
翻开巴中市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卷轴,实干笃行,硕果累累。
一场场入脑入心的理论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种在干群心房;
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传播着巴中好声音的使命担当;
一个个向上向善的道德星辉,闪耀着文明巴中的城市之光;
一场场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铺就了群众精神家园的“诗与远方”。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坚持以“提升创新理论引领力、主流舆论传播力、核心价值凝聚力、文化服务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为抓手,着力构建“工作+宣传”大格局,推动理论武装走得更深、主流舆论立得更稳、精神富有抓得更优、文化标识打得更响、底线防线筑得更牢,为巴中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深学细照笃行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
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头等大事、第一职责,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奋进新征程的巴中发展方向更明、路径更清、力量更足。
常态长效推动理论学习——
过去一年,我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纪学习教育等组织开展专题学习15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综合覆盖率达到75%。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市委领导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带头深入基层,理论宣讲如火如荼,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巴中大地、温润千家万户。
不仅如此,在巴中火车站、恩阳机场、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红色书橱”吸引着过往市民驻足阅览。在恩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柜,随处可见社区居民认真自学……全市各地丰富学习形式,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
整合力量开展理论宣讲——
如何把“政策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9月30日上午,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廉洁之风”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拉开帷幕。现场,平昌县“翻山铰子”宣讲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队员们伴着音乐的节拍,挥动双铰,说着百姓事,讲着大政策,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这仅仅是巴中在理论宣讲实践中交出的精彩答卷之一。去年,我市全面建成“1+11+6+2+1”理论宣讲矩阵,组建各级宣讲团364个、宣讲小分队5000余个,开展集中宣讲6820场,带动各级宣讲队伍累计开展重大主题宣讲1.3万余场。开展“理响巴蜀”进基层百场巡回宣讲、“新思想·话改革”巡回宣讲、金华市—巴中市“强国复兴有我”宣讲走亲等特色活动11场。推出“响网巴中”微宣讲短视频47部、开展“理论大家讲”网络宣讲直播12期……一个个宣讲团用“小切口”体现“大主题”、用“小故事”彰显“大时代”,始终做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
全面深入做好研究阐释——
如果说一场场宣讲让信仰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引发共情共鸣,那么一项项社科成果更是让溯源新思想研究愈加丰富。
“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充分围绕抓好社科人才库、项目库、成果库建设,年度立项课题506项,申报省级社科专项课题6项,推出优秀社科成果51项,巴文化研究院荣获“2024年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为思想阐释提供了坚实学理支撑。
理论在学习中入脑入心,思想在洗礼中进步升华。持之以恒地学习研讨、接地气的宣讲报告、重实践重调研的理论文章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二、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时代最强音
迈向新征程,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过去一年,我市新闻舆论战线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巩固革命老区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践行“四力”,将镜头对准基层群众,对准火热的生产一线,用生动的笔触、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展现全市高质量追赶、发展、跨越的新形象。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筚路蓝缕十六载,巴南高铁呼啸来。2024年6月27日,65岁的杨如芬一大早就和好姐妹前往巴中东站,和很多市民一样,共同见证家乡交通发展的重要时刻——巴中迈入“高铁时代”。
高铁开通后,其主题宣传成果丰硕。《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头版图片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两次快讯报道,新华社、《光明日报》3篇短讯报道等充分展示了高铁开通带来的澎湃发展动能。不仅如此,在过去一年,全市新闻工作者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先后策划开展市两会、经济工作推进会、市委全会等重大会议活动24个。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欣赏巴中、市委全会等主题策划实现登大报、上大台、出爆款、占热搜,创下了全市单一主题宣传历史新高。创新打造“早安巴中”“天南地北话巴中”短视频IP,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同比上升38%。优化营商环境做法被《人民日报内参》刊载,获省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巴中好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积极推动媒体融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部署要求,2024年12月19日,巴中市融媒体中心、巴中市新闻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巴中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自此,实现传媒事业和产业“两分开、两加强”,巴中市媒体融合发展获得2025年度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目前,市级融媒客户端“无线巴中”下载量达到148万,占市域常住人口的56.2%,5个县(区)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明显……整合资源、集成能力,从“相加”到“相融”、从“融合”到“融活”,媒体融合正以“最强音”为巴中放歌立言。
着力放大巴中声音——
《这里是巴中》《世界再大,巴中是家》《老乡们,高铁通了记得常回家》……打开网络平台,“微微女士”“狮子锅锅”“巴中李十三”等我市的正能量网络达人发布的创意短视频,全面推介了巴中吃住行游购娱,引发众多本地人、新市民、外出游子的强烈情感共鸣。
过去一年,我市全面立体开展城市营销,构建市级全媒体传播矩阵,培育本土海外网络大V,补齐国际传播短板。深化与抖音、微博等头部商业平台合作,组织开展海外摄影家蜀道行、全国经济媒体巴中行、21市州网络达人打卡行等媒体活动,创作发布新媒体作品2000余条,浏览量超3亿次。
过去一年,全网唱巴中“好”、赞巴中“美”的报道1.85万余条、增长36%,浏览量10亿+,越来越多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巴中”,各种形式的宣传作品与时代同频、与城市共振。
踔厉奋发,时代的好声音愈加嘹亮。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里,巴中的魅力得以浓墨重彩地挥洒,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不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三、厚植精神沃土文明之花常开长盛
“助老食堂”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菜;“儿童之家”让留守孩子假期不孤单;“爱心驿站”为环卫工、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打造一个温暖港湾……一点一滴,从细微处体现了巴中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暖心温度。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践行创建初心,坚定背水一战信心决心,赓续城市精神、提振创建信心,用血性检验党性、用行动掌握主动,持续打造“市民诉求大起底”和“三色原动力、文明加油站”文明实践品牌,建成文明实践综合体,延伸打造文明实践点(基地)182个,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上新台阶。
文明创建初心可鉴——
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生活环境优美整洁、公共服务便捷高效……漫步巴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取得的成效。去年以来,全市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提升行动”,建立“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分级分类设立“市民诉求快处中心”,建成文明实践综合体,延伸打造文明实践点(基地)182个。同时,以功能配套为重点,“三区”同建打造品质宜居地;以利民惠民为导向,标本兼治推动管理精细化;以诉求化解为抓手,问需于民提升群众满意度;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纠偏治弊营造和谐创建环境……
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文明创建“标尺”度量下,这座城居者享、近者悦、远者来,全市人民在每一个转角、每一处细节都能邂逅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公民思想道德浸润新风——
2024年9月13日,“我们的节日·中秋”群众性主题活动在恩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群众齐聚一堂看表演、吃月饼、做游戏,度过愉快的时光。
去年以来,我市常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童心向党”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推进移风易俗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反对铺张浪费”“文明过节”等宣传宣讲2000余场次。组织乡、村(社区)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文明实践专题宣讲4次,参与群众5万余名。通江县蒲丽蓉家规入选第二届“十佳天府好家规”,平昌吴氏家训获评“四川省好家风好家训”,同时成功推荐申报全国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镇9个、文明家庭2个、文明校园1个。
榜样引领崇德向善——
给老人穿衣、喂饭……在过去9年的养老护理工作中,巴中护理员蒲玉每天凌晨4点起床准时到岗,日复一日做着护理工作,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撑起百余名老人的幸福晚年。2024年11月,蒲玉光荣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从平民英雄到道德模范,我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默默无闻的先进典型。他们用敬业浇筑事业,用诚实树立诚信,用孝心传递善心,用勇气匡扶正气,用爱心温暖人心,在平凡生活中传递感动和温暖。过去一年,市文明办强化典型宣传培树,常态化开展“巴中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宣传推介活动、“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分享会,以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讲活动,选树培育“中国好人”2人、“四川好人”7人,张崇鱼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四川省候选人。
行胜于言。在逐梦文明的道路上,巴中的脚步坚实笃定!如今,文明城市创建有力有序,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全体市民争当文明共建共享的参与者、践行者、传播者,以点滴文明之火,照亮璀璨道德星空。
四、赓续中华文脉文化赋能激活“一池春水”
征途奋进思想引领,大潮奔涌文化当先。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文化根脉传承发展可感可触——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024年是四川与首尔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十周年,我市国家级非遗《翻山铰子》应邀赴韩国参加首尔世界城市文化节,将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送出国门,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2024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召集人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联席会议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十五条措施》,探索推出文化遗产保护点位责任制、离任审计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巴中文物普查试点,石窟寺保护在全国交流推广。创新打造“四龛护城”特色文旅IP,通江县、平昌白衣古镇纳入2024年度“双试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制度层面得到全面加强。出台《巴中市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持续打造提升“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建设巴中文化会客厅,建成文学创作基地……在巴中,千年文脉弦歌不辍,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
优秀文化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过去一年,巴中文艺事业持续繁荣,诗集《光雾岚》、长篇小说《冷盐》成功出版,广播剧《刘伯坚》正式上线;川剧MV《巴山川歌行》正式发布,电影《红军钱币》获公映许可,儿童剧《光雾森林奇遇记》等一批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过去一年,巴中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四川扬琴《蜀道》获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优秀剧(节)目”奖、四川省2023年度重大文艺精品奖励,《小军号》荣获省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川剧《抢碗》获国家级“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原创音乐作品《追梦》亮相中央歌剧院。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也是文化创造的脉动。全市深入实施繁荣文艺创作三年行动,建成省内首个市(州)“文艺数字艺术馆”,建成大师(名家)工作室5个……在巴中,文艺创作满庭芬芳,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共鸣。
文旅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
晨曦之下,一条巴河穿城而过,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石壁上,一龛龛摩崖造像在时间的怀抱中沉睡千年。如何让以巴中石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巴中正在作答。
过去一年,我市积极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实施省级重点文旅融合项目45个,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各市(州)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比2023年净增10家,“我把红叶寄给你”全球推广,南江县上榜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平昌县、恩阳区获评“天府旅游特色县”。同时,成功争取到2025年全国摄影工作会议落地巴中召开;展示巴中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国内首部川剧MV《巴山川歌行》完成制作,并于2024天府书展期间联合新华文轩、四川数字出版传媒在成都世纪城举办出版发布会……在巴中,文化产业枝繁叶茂,且以诗意共远方。
文化惠民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每当夜色缓缓降临,一束束光影巧妙交织,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乡村夜景图。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期待电影的开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如点点星光照亮乡间夜晚,为大家奉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过去一年,我市常态开展“精品剧目进巴中”、“送文化下乡”、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2万余场次。承办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百花奖电影走基层等重大活动。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设施,积极打造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社区,农家书屋、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星罗棋布……在巴中,文化供给惠民乐民,“阅读之城”“书香之城”可感可及。
班子队伍更加有力更加过硬——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干事创业的“金刚钻”从哪里来?说到底,就来自干中学、学中干。
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组交办的各项工作,扎实推动省委巡视检查市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反馈意见整改,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发展(2023-2025年)任务清单》落地落实,建立“宣传思想文化人才专家库”“网信人才智库”,开展“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安全工作”“网络舆情处置”等专题培训,培训人次达1100余人。发挥“天府青城计划”“巴山优才”高层次人才头雁效应,开展帮带培训1200余人。修订《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干部学习制度》,开展“干部讲习堂”12期,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实现整体性提升,筑牢新时代文化强市的人才基础。
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开启未来。
回望2024年,一段段激扬的文字、一个个温暖的瞬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勾勒出全市人民自信、奋发的清晰轮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更加坚强的舆论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